新闻资讯

“脂”指高峰 | 影响因子13.3分轻轻松松

2017-08-10
中科新生命
2909

在进入今天的正题之前,先来一波广告!

中科新生命最近推出了脂质组学的相关技术服务,基于LC-MS/MS的非靶向(untargeted)脂质组分析平台,可对生物样本中的脂质分子进行系统地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意向的旁友们可以行动起来了!

接下来,就带着大家来解读一篇影响因子13.3与脂质组学相关的文献!

The impact of chronic stress on the ratbrain lipidome

MolecularPsychiatry (2015), 1–9 IF=13.3

慢性压力在现代社会来说是引起人类失常的主要风险因子,大脑是慢性压力的主要靶标。慢性压力会引起记忆衰退、情绪反应甚至会引发疾病。脂类是大脑主要的组成成分,甚至有些是调控大脑功能的信号脂分子。本篇文章旨在通过脂质组学技术,检测长期未知压力(CUS,慢性压力)对大鼠脑组织各区域的影响。


样 本 来 源

10只处理四周和未处理的大鼠

CUS处理 VS 未处理的海马组织、杏仁核、小脑以及前额皮质(PFC)区域 

CORT(皮质酮)处理 VS 未处理的大鼠前额皮质(PFC)

实验流程图

实 验 结 果

1.  未处理 VS 未处理大鼠的海马组织、杏仁核、小脑以及前额皮质(PFC)4个区域的脂质组学结果表示:CUS处理后,前额皮质的脂类发生最大程度的改变,杏仁体和小脑的脂类基本没发生改变,海马组织某些相关的脂类发生了变化。


2. 接下来作者仔细分析了CUS处理后前额皮质的脂类变化情况,结果显示CUS主要影响了鞘脂类和脑磷脂类(PE)的新陈代谢。

3. 压力应答反应的特点是通过交感神经元的急性激活,随后再通过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释放糖皮质激素(比如皮质醇、皮质酮)的慢性激活而达到顶点。基于此,作者也检测了血清中的脂类。为了检测脑区域中的脂类与血清中CORT(皮质酮)关系,作者对脑各区域能够定量的359个脂类分别与血清中CORT的表达水平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前额皮质的溶血卵磷脂和血液中的皮质酮水平相关。

4. 最后,作者比较了CUS处理大鼠后,PFC发生改变的脂类与CORT处理后PFC发生改变的脂类,结果发现这俩种处理后,发生改变的脂类是共同的。

小 编 心 得

本文是非常经典的采用脂质组学技术解析了慢性压力对脑区域的影响,主要是引起PFC的脂质通路紊乱,未来该通路可以作为药物干预的靶点。该文章思路设计非常简单,基本是脂质组学数据,但影响因子比较高(IF约13)。因此,在进行研究时,可考虑采取脂质组学技术。

看来巧妙的选择研究方向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您对脂质组学这方面感兴趣,可以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