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如何利用翻译后修饰在农林领域快速发表文献

2018-04-17
中科新生命
3170

随着质谱技术的飞速发展,蛋白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作为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其神秘面纱也被科学家们不断挖掘,其也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


昨天的推送中我们也提到了一篇客户文献,作者利用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MCP上发表了一篇名为Quantitative Phosphoproteomic and Metabonomic Analyses Reveal GmMYB173 Optimizes Flavonoid Metabolism in Soybean under Salt Stress的文章揭示GmMYB173转录因子能优化盐胁迫下大豆黄酮类代谢。(详情可戳:【修饰专栏】MCP-磷酸化修饰与非靶代谢在大豆盐胁迫中的应用


作为农林领域研究的战略前沿,看来蛋白质后修饰的相关研究也是快速发表SCI文章的蹊径。此前,不少客户利用修饰成功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2015年,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率先从作物中成功克隆了控制高温抗性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相关研究成果1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遗传学杂志《Nature Genetics》上。文中主要研究OgTT1控制水稻高温抗性的机理,其中,label-free泛素化蛋白质组学的结果显示,文中提到的一种更快的降解速率可以使水稻细胞中积累的有毒变性蛋白的种类和数量都显著降低,进而保护了植物细胞。


blob.png


2017年4月,国际著名自噬领域SCI期刊《Autophagy》发表了题为“Phototrophy and starvation-based induction of autophagy upon removalof Gcn5-catalyzed acetylation of Atg7 in Magnaporthe oryzae”的研究论文。文章揭示了植物病原真菌稻瘟病菌感知光信号,从而诱导自噬与自身致病性分化-分生孢子产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该研究结果为稻瘟病害防控的潜在靶点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blob.png


2017年7月,河南农业大学首次对普通小麦叶片进行泛素化位点鉴定,并在“Scientific Report(IF 4.25)”上发表了普通小麦Aikang58中进行泛素化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该实验结果表明,小麦叶片中一共鉴定到433个赖氨酸泛素化位点,位于285个蛋白上,并且揭示了4个推断的泛素化基序,其中83个泛素化蛋白与水稻和拟南芥同源。该报道首次在普通小麦中进行大规模修饰泛素化位点鉴定分析,为今后研究小麦和其他植物赖氨酸泛素化的生理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blob.png

为了更好的协助各位老师,将蛋白质后修饰灵活运用到研究中,4月24日我们将推出“农林领域快速发表文献的蹊径——蛋白质后修饰表达谱”在线讲座,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报名(手机也可直播)


blob.png


报名链接:http://xy.bioon.com/live/webinar_play_new/349.html


讲座的内容主要针对最简单、最快速、经费最低的功能蛋白质修饰表达谱解析(定性研究)作为切入点,系统讲解对某一物种、某一领域进行蛋白质后修饰做开创性、奠基性修饰研究的原理、流程及SCI案例分享。


PS:直播间仅容100人同时在线,感兴趣的老师请提前报名准时进入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