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at Med | 复旦大学吴浩团队宏基因组+代谢组双剑合璧揭示菌群-代谢物调控糖尿病新机制

2025-05-14
中科新生命
5

2型糖尿病(T2D)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驱动,具有病理生理异质性,提示需个体化防治。肠道菌群通过代谢组(贡献10-15%循环代谢物变异)参与T2D及糖尿病前期发展,其中70%病例与不良饮食扰乱菌群相关。生活方式干预(如优化饮食和运动)可改善血糖,但菌群-代谢组调控机制仍需阐明。

2025年4月8日,复旦大学吴浩、瑞典哥德堡大学 Fredrik Bäckhed共同通讯在Nature Medicine(IF58.7)在线发表题为“Microbiome–metabolome dynamic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glucose control and responses to lifestyle chang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代谢组互作在2型糖尿病(T2D)发展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对1,167人的代谢组学分析,鉴定出500多种血糖相关代谢物,其中1/3与菌群紊乱相关。研究揭示了特定菌群(如Hominifimenecus microfluidus 和 Blautia wexlerae)通过马尿酸盐等代谢物影响糖代谢的机制。短期生活方式干预可靶向调节菌群相关代谢物,表明菌群-代谢组轴是T2D管理的潜在靶点

 

 

上海中科新生命将重磅上线一款肠菌代谢新产品,对各种菌代谢物质进行靶向检测(短酸,胆汁酸,色氨酸,TMAO,维生素等)。采用全标品开发模式,其优势显著,检测所得结果精准可靠,无需再另行验证,代谢物检测可实现溯源(界门纲目科属种)分析。敬请期待~

更多信息请咨询中科新生命当地销售或拨打热线电话:021-5466 5263咨询!

 

 

 

 研究材料

【正常血糖耐受(NGT)、孤立性空腹血糖受损(IFG)、孤立性糖耐量受损(IGT)、联合葡萄糖耐受不良(CGI)和未经治疗的T2D患者】的粪便和血浆

 

 

 技术路线

步骤1:收集发现集(697人)和验证集(470人)临床、饮食、宏基因、代谢组数组;

步骤2: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寻找与糖尿病前期和T2D相关的血浆代谢物;

步骤3:使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算法,评估临床数据、微生物组和饮食数据对血浆代谢物的预测能力;

步骤4: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寻找与糖尿病前期和T2D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特征;

步骤5:研究饮食和运动干预对T2D相关代谢物的影响。

图1 研究框架图

 

 

 研究内容

结果1. 慢性压力对小鼠ISCs功能的影响

临床数据对血浆代谢物的预测贡献最大(总贡献56.2%),微生物组次之(29.4%),饮食最弱(12.4%)。微生物组-代谢物关联具有一致性,但部分代谢物存在人群差异。特定菌群差异:Lawsonibacter asaccharolyticus丰度与咖啡摄入呈正相关(瑞典vs以色列队列)。54.5%的微生物相关代谢物在无菌鼠中显著改变。微生物组多样性可解释49.4%的代谢变异,显著高于临床指标(9.4%),其中脂质衍生代谢物(39.8%)和氨基酸衍生代谢物(35.1%)的解释方差在合并时仅略有增加(43.5%),表明微生物组与脂质和氨基酸代谢之间存在相互关联。

图2 微生物组相关代谢物的稳健预测

 

结果2. 葡萄糖控制受损的代谢物特征

在糖尿病前期和T2D患者中共鉴定出502种显著改变的代谢物,其中100种与CGI/T2D风险显著相关(OR值)。各亚组(IFG/IGT/CGI/T2D)具有独特的代谢特征,其中IGT组肥胖相关代谢物比例最高,提示肥胖在IGT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跨队列分析显示143种微生物相关代谢物在瑞典和以色列人群中重叠,具有潜在普适性。基于代谢物的随机森林模型展现出优异诊断性能(发现队列AUC=0.89,验证队列AUC=0.83),微生物相关代谢物模型也具有良好判别力(验证队列AUC=0.76),证实这些代谢物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诊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图3 不同亚组中血糖控制受损的分子标志物及其与共病的关联

 

结果3. 饮食-微生物群互作影响葡萄糖的控制

研究通过SHAP值分析构建了300个代谢物-微生物组互作网络,发现Hominifimenecus microfluidusBlautia wexlerae作为关键"基石物种"通过马尿酸盐相互调控(中介效应21.1%/17.8%)。网络分析显示二者与马尿酸盐分别呈正/负相关,并在中国队列中验证。GBDT模型筛选出10个与糖代谢指标显著相关的代谢物,其中马尿酸盐和邻苯二酚硫酸盐对2-h OGTT呈显著负向影响,揭示了肠道菌群通过代谢网络调控糖代谢稳态的机制,为糖尿病干预提供新靶点。

图4 肠道微生物组特征解释葡萄糖耐受不良

 

结果4. 生活方式特异性调节的糖尿病代谢物

热图分析显示代谢物对生活方式干预具有特异性响应:马尿酸盐和1-油酰基-GPC(18:1)对饮食敏感,而γ-谷氨酰酪氨酸和缬氨酸特异性响应运动。马尿酸盐在运动后呈可逆性变化,但饮食干预中无此效应。聚类分析将代谢物分为8个响应簇,其中簇1和簇6仅响应运动,簇4和簇5特异性响应饮食,揭示了饮食与运动调控糖代谢的差异化机制,为精准糖尿病干预提供依据。

图5 糖尿病前期和T2D相关代谢物对饮食和运动干预的反应

 

 

小编小结

该研究对微生物组-代谢组相互作用的研究确定了500多种与不同程度的葡萄糖控制相关的代谢物,其中三分之一与肠道微生物群有关。了解饮食、肠道微生物群和临床因素之间的联系为T2D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并强调了多样化干预策略的必要性。这种资源可以增加对肠道微生物群如何影响T2D的理解,并有助于确定糖尿病管理的新目标。

 

中科优品推荐

【中科新生命】个性化“肠道-靶器官轴多组学,为您提供涵盖biomarker挖掘、免疫治疗、分子分型等各领域研究方案。一站式解决您的实验设计、组学选择、数据挖掘、生物验证、临床转化等各类难题。同时,行业领先的质谱检测平台、跨队列宏基因组生物样本库为您深入解析肠道微生物群-靶器官互作机制研究提供有力保障,获取更稳健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