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转录组、蛋白组和非靶代谢组联合分析解析两种ABA缺失突变体(nced2569, cyp707a1a2)对拟南芥种子发育的影响机制。
自闭和强迫症等精神疾病与纹状体突触缺损有关,已有研究表明谷氨酸紊乱是引起该类行为异常的原因之一。星形细胞胱氨酸/谷氨酸逆转运系统xc-(包含2个亚基:xCT和4F2hc)是中枢神经系统胞外谷氨酸的重要来源,可以激活电离和代谢性谷氨酸受体,通过微调突触传递调节兴奋性信号。然而,该xc-系统对纹状体突触
肿瘤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基因突变。然而,基因突变如何改变下游生理过程,从而导致肿瘤的产生,这其中的深层分子机制却知之甚少。7月16日,蛋白质组技术和应用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引领者之一: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Ruedi Aebersold教授及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
大数据时代到来,正逐步革新传统的生物、医学研究方式。蛋白磷酸化,作为深入理解生理、疾病调控的最重要修饰之一,也逐步进入高深度、大样本研究时代:磷酸化组高水平文章发表逐年增多、磷酸化谱构建工作纳入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中。7月16日,中科新生联合上海易算生物,带来《技术驱动创新:DIA助磷酸化步入高深度
血小板是参与止血的重要成分。止血过程中,血小板表面重要粘附受体(GPVI)通过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Src家族激酶(SFK)、第二信使信号系统,以磷酸化信号转导驱动的方式,触发瞬时血小板形态变化,介导血小板聚集与止血栓形成。因此,血小板GPVI信号系统在血管健康与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