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的应用,肿瘤中代谢重编程现象得到了更细致的描绘。大量研究已经指出肿瘤细胞依赖于独特的代谢需求来维持增殖和诱导转移,这种代谢异质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肿瘤发生和存续的基础[1],通过全面描绘代谢表型与通路流动变化,发现肿瘤代谢关键节点来揭示肿瘤形成机制与发现新治疗策略已经被证明是可靠和高效
生物学现象复杂多变,基因表达调控复杂,传统单一层面的组学研究比如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等研究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特揭示遗传信息、蛋白功能或代谢通路进行阐释。但是,仅通过单一组学数据很难对复杂的生物网络调控进行更加系统性更全面的解释,不足以解释遗传信息表达调控的传递链条。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通过泛素化蛋白组学研究发现,衰老过程中去泛素化酶活性的增加导致泛素化水平丧失,影响蛋白的降解和体内清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具有遗传和临床异质性,CLL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化、克隆扩增及进化的关系非常复杂。最近,包括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大量患者的离体药物反应表型在内的综合组学分析提供了对CLL生物学的见解。尽管如此,由于缺少蛋白质表达的数据,生物学分子层面与肿瘤表型的关系仍然部分未
钩吻是著名有毒植物,是所谓“吻当挽字解牵挽人肠而绝之”,故又曰“断肠草”。传闻神农尝百草,后因误食断肠草而死。在中国的广西、广东、福建等地,有许多因误食钩吻引起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中毒的报道,其中惊厥和呼吸衰竭是钩吻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但钩吻的毒性作用机制一直是未解之谜,钩吻中毒后也无特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