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tab | “肠-肝轴”研究顶级思路!香港中文大学于君等揭示肠道TM6SF2保护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机制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变性肝病(MASLD)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慢性肝病,脂肪性肝炎(MASH)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因素和肠道菌群的改变,但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在MASH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2025年1月,香港中文大学于君等团队在 《Nature Metabolism》期刊发表了题为:Intestinal TM6SF2 protects against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 through the gut–liver axis的文章。文章通过敲除小鼠小肠上皮细胞(IECs)中的Tm6sf2来研究肠道Tm6sf2在MASH发育中的作用。

研究材料
小鼠;
技术方法
宏基因组、代谢组、转录组、粪菌移植、免疫组化、共免疫沉淀等;
技术路线
步骤1:系统性、肝脏特异性、IEC特异性敲除Tm6sf2,发现肠道Tm6sf2缺乏引发小鼠MASH;
步骤2:代谢组检测发现Tm6sf2ΔIEC小鼠LPS水平变化,以及透射电镜显示肠细胞内连接异常;
步骤3:宏基因组检测发现微生物群落差异显著,有害菌富集有益菌降低,功能分析找到与LPA产生的关联微生物;
步骤4:使用LPA受体拮抗剂验证LPA可以通过门静脉循环进入肝脏,促进MASH的发展;
步骤5:银染色和质谱联用、免疫共沉淀、微尺度热电泳、分子对接分析等试验结果都表明肠道Tm6sf2缺乏阻断了与FABP5的结合,进而促进了肠道上皮游离脂肪酸的分泌和脂质积累;
步骤6:FITC标记结果表明花生四烯酸或花生四烯酸显著增加了肠道通透性,以及引起小鼠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调。
实验结果
1. 系统性Tm6sf2缺失触发小鼠的MASH
系统性Tm6sf2敲除(KO)小鼠被喂食正常食物(NC)或缺乏胆碱的高脂肪饮食(CD-HFD)。与野生型小鼠相比,饲喂NC的系统性KO小鼠表现出更严重的脂肪变性、氧化应激和肝损伤,CD-HFD喂养的系统性KO小鼠比CD-HFD野生型小鼠表现出更明显的脂肪性肝炎。
肝脏特异性Tm6sf2 KO (Tm6sf2∆Liver)小鼠与野生型小鼠Tm6sf2fl相比肝脏脂质积累明显增加。然而,饲喂NC和CD-HFD均未导致Tm6sf2∆Liver小鼠的MASH活性评分或脂质过氧化显著增加,这些表明,全身性Tm6sf2缺乏比肝脏特异性Tm6sf2缺乏具有更强的促脂肪肝作用,这意味着非肝脏Tm6sf2参与了MASH的发展。
2. 肠道Tm6sf2缺乏引发小鼠MASH
对肠道上皮细胞(IEC)特异性Tm6sf2 KO(Tm6sf2ΔIEC),喂食NC。发现Tm6sf2ΔIEC小鼠在12月龄时观察到更严重的MASH,肝脏TNF水平上调,NF-κB活化增强,磷酸化-p65 NF-κB亚基增加,i -κB α降低,多种与MASH相关的途径被激活。

图1 小鼠肠道Tm6sf2缺乏触发MASH
3. 肠道Tm6sf2缺乏加速饮食诱导的MASH
给Tm6sf2ΔIEC和对照小鼠补充CD-HFD2个月,Tm6sf2ΔIEC小鼠发生了更明显的脂肪性肝炎,肝脂质积累升高;用高脂高胆固醇(HFHC)饮食喂养发现Tm6sf2ΔIEC小鼠发生更严重的脂肪性肝炎,即肠道Tm6sf2缺乏在促进小鼠自发或饮食诱导的MASH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4. 肠道Tm6sf2缺乏会损害肠道屏障
饲喂NC或CD-HFD的Tm6sf2ΔIEC小鼠门静脉和肝脏LPS水平显著升高,透射电镜显示Tm6sf2ΔIEC小鼠肠细胞内连接异常,肠道黏附蛋白E-cadherin、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和occludin的表达均显著下调,这些发现表明肠道Tm6sf2缺乏可导致肠屏障功能障碍。

图2 肠道Tm6sf2缺乏导致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和肠道菌群失调
5. 肠道Tm6sf2缺乏引起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调
对Tm6sf2ΔIEC和对照小鼠的粪便样本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PCA显示,Tm6sf2ΔIEC与野生型小鼠的微生物群落差异显著。多种潜在致病菌在Tm6sf2ΔIEC小鼠体内显著富集,同时伴随保护性细菌缺失。

图3 肠道Tm6sf2缺乏通过诱导代谢物改变来促进MASH
6. 升高的LPA促进肠道Tm6sf2缺乏小鼠的MASH
对Tm6sf2ΔIEC和对照小鼠的粪便、门静脉血清和肝脏组织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PCA和PLS-DA显示,Tm6sf2ΔIEC和Tm6sf2fl野生型小鼠之间的代谢组谱存在显著差异。在所有差异代谢物中,LPA持续上调的最高代谢物。
粪便、门静脉血清和肝脏组织中的LPA水平与Lachnospiraceae, Porphyromonadaceae 和Alistipes呈正相关,而与Ruminococcaceae呈负相关。以及多种菌参与磷酸甘油酯转化为LPA前体,这些结果表明,在肠道Tm6sf2缺乏的情况下,这些富集的细菌可能产生LPA。
在体外实验中LPA处理显著诱导小鼠正常肝细胞的甘油三酯积累、脂质过氧化和炎症,将LPAR拮抗剂AM095应用于细胞,LPAR阻断显著逆转了LPA诱导的小鼠AML-12和人THLE-2细胞的脂质积累、脂质过氧化和炎症。这些表明肠道Tm6sf2缺乏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群,增加了LPA的产生,而LPA可以通过门静脉循环进入肝脏,促进MASH的发展。

图4 Tm6sf2缺乏的肠道细胞分泌游离脂肪酸,诱导肠道菌群失调
7. 缺乏tm6sf2的IECs分泌lcfa诱导肠道生态失调
从Tm6sf2ΔIEC和对照小鼠小肠中分离了原代IEC,对培养上清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发现,Tm6sf2ΔIEC和对照小鼠IECs分泌的代谢物有显著差异,游离脂肪酸是最主要的代谢物。通过银染色和质谱联用,发现FABP5是小鼠肠道组织中Tm6sf2的潜在相互作用伙伴,免疫共沉淀、微尺度热电泳实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同样支持此结果。以及人结肠上皮细胞中过表达FABP5可消除TM6SF2 ko诱导的LCFA分泌。这些结果表明,肠道Tm6sf2缺乏阻断了Tm6sf2与FABP5的结合,进而促进了肠道上皮游离脂肪酸的分泌和脂质积累。
另外,FITC标记显示补充花生四烯酸或花生四烯酸显著增加了肠道通透性,表明它们有能力破坏肠屏障的完整性。这两种游离脂肪酸也会引起小鼠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调,使产生LPA的微生物明显富集。这些发现表明,tm6sf2缺失的IECs导致游离脂肪酸分泌增加,肠道屏障受损和肠道生态失调,从而促进LPA的生物合成,加速MASH的发展。

图5 Tm6sf2ΔIEC小鼠肠道菌群促进无菌小鼠NASH的发展
8. Tm6sf2 ΔIEC小鼠肠道菌群促进无菌小鼠的MASH
将Tm6sf2ΔIEC小鼠或Tm6sf2fl小鼠的粪便样本移植到喂食NC的无菌小鼠中。G-Tm6sf2ΔIEC小鼠在FMT后4个月的肝脏脂质积累和MASH活性评分明显高于G-Tm6sf2fl对照小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和脂质过氧化也显著升高,同时内脏脂肪重量增加,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上调,证实了炎症的增强。评估无菌受体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α-多样性没有差异,β-多样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潜在致病菌在G-Tm6sf2ΔIEC小鼠中富集保护性微生物被耗尽。非靶向和靶向代谢组学发现G-Tm6sf2ΔIEC小鼠粪便和门静脉血清中的LPA水平升高。这些结果证实了肠道微生物群在介导肠道Tm6sf2缺乏症诱导的MASH发育中的重要性。

图6 移植Tm6sf2ΔIEC小鼠粪便的无菌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组学
9. 肠道菌群调节改善Tm6sf2 ΔIEC小鼠的MASH
将Tm6sf2ΔIEC小鼠与对照野生型小鼠共住4个月,Tm6sf2ΔIE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调得到恢复,表现出改善的脂肪性肝炎,肝脏脂质积累,MASH活性评分和促炎细胞因子TNF和IL-6减少,活化巨噬细胞和M1促炎巨噬细胞的比例也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针对肠道微生物群可有效对抗肠道Tm6sf2缺乏症诱导的MASH。

图7 肠道菌群调节可改善肠道Tm6sf2缺乏诱导的MASH
10. LPA受体的药理抑制抑制了MASH
使用LPAR拮抗剂AM095治疗Tm6sf2ΔIEC小鼠6周。与对照相比,LPAR阻断显著降低了Tm6sf2ΔIEC小鼠的脂质积累、MASH活性评分、肝脏甘油三酯和脂质过氧化,AM095处理减轻了小鼠饮食诱导的脂肪积累、MASH活性评分和甘油三酯含量,而Brp-LPA显著逆转饮食诱导的MASH,降低了脂肪积累、MASH活性评分和甘油三酯含量。这些发现表明LPAR阻断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治疗MASH的方法。

图8 LPA受体的药理抑制抑制了MASH
总结
Tm6sf2ΔIEC的小鼠发生MASH,并伴有肠道屏障受损和微生物生态失调机制上,Tm6sf2缺陷肠细胞通过与脂肪酸结合蛋白5相互作用,分泌更多游离脂肪酸,诱导肠屏障功能障碍、病原菌富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升高。LPA从肠道转移到肝脏,导致脂质积累和炎症。LPA受体的药理抑制可抑制Tm6sf2ΔIEC和野生型小鼠的MASH。因此,调节微生物群或阻断LPA受体是TM6SF2缺陷诱导的MASH的潜在治疗策略。
中科优品推荐
【中科新生命】自主研发的G550肠菌高通量靶向代谢组突破技术瓶颈,采用高通量、高灵敏度平台,可一次性检测近550种肠道菌群相关代谢物,全面、精准反映肠道菌群代谢状态。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前来咨询。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关于中科新生命
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PTBIO)创立于 2004 年,由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孵化而来,是国内质谱多组学应用领域的开拓者。公司以 “AI + 质谱多组学” 双核驱动创新,构建智能化组学生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谱检测平台与 AI 大数据分析系统,聚焦科技服务、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消费三大领域,为全球科研机构、医院、药企提供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融合多组学技术与人工智能,围绕生物标志物发掘、药物靶点筛选及个性化诊疗等方向,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组学数据库与算法模型,推动转化医学进程,加速创新药物研发,成为推动生命科学数字化升级的核心引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