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Cell Metab | 除了米诺地尔,生发还有新路子?多组学揭示外用单不饱和脂肪酸可唤醒“沉睡”毛囊,促进毛发再生!

2025-11-05
中科新生命
2

脱发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其核心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是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 HFSCs)的功能停滞或进入相对静止状态,导致毛囊周期紊乱,生长期缩短。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一线药物主要包括米诺地尔(Minoxidil)和非那雄胺(Finasteride)。米诺地尔作为一种钾通道开放剂,其确切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流假说认为其可通过促进头皮血管舒张、改善毛囊乳头层微循环血流供应,并可能直接作用于毛囊上皮细胞,延长毛发生长期。然而,临床实践表明,米诺地尔存在响应率个体差异显著、需长期维持用药以及潜在局部刺激性皮炎等局限性。非那雄胺则通过抑制5α-还原酶,降低头皮毛囊中二氢睾酮(DHT)水平,但其系统性给药可能伴随内分泌相关不良反应。因此,探索作用于全新靶点、干预机制更为直接的生发策略,一直是再生医学领域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组织微环境(Niche)对干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0月22日,台湾大学林颂然教授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Maksim V. Plikus教授团队合作,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名为“Adipocyte lipolysis activates epithelial stem cells for hair regeneration through fatty acid metabolic signaling”的研究文章,首次揭示了脂肪细胞与毛囊干细胞之间一场令人惊叹的“代谢共舞”。当皮肤受到轻微损伤时,会启动毛囊干细胞的再生程序,从而促进毛发再生,而这期间,某种特定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则发挥了关键的信号传递作用。

 

 

 

技术方法

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空间转录组学

 

 

研究亮点

该研究开创性地揭示了脂肪细胞作为一类新型“兼职生态位细胞”,在皮肤损伤后通过脂解作用释放脂肪酸,从而激活毛囊干细胞、驱动毛发再生的全新代谢调控轴。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对组织再生机制的认知,也为治疗脱发等疾病提供了全新的策略和靶点。

发现全新的“巨噬细胞-脂肪细胞-毛囊”再生轴:损伤引发炎症,招募巨噬细胞聚集至真皮脂肪层;巨噬细胞通过血清淀粉样蛋白A3(SAA3) 信号促使脂肪细胞启动脂解;释放出的游离脂肪酸作为关键信使,直接被毛囊干细胞吸收,从而激活其再生程序。

阐明单不饱和脂肪酸作为信号分子的核心作用机制: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C18:1)通过细胞表面的CD36转运蛋白进入毛囊干细胞,激活核心转录共激活因子PGC1-α,进而大幅提升细胞的脂肪酸氧化(FAO) 能力和线粒体生物合成,为干细胞活化提供能量驱动。

证实靶向脂肪酸代谢通路具有直接的治疗潜力:通过基因敲除(如AtglCpt1aPgc1a)和药物抑制(如ATGL抑制剂atglistatin、CPT1A抑制剂etomoxir)实验,证实阻断该通路会完全抑制毛发再生。反之,直接外敷单不饱和脂肪酸即可成功绕过损伤步骤,有效激活小鼠模型的毛囊干细胞并促进毛发生长,这为开发新型、非侵入性的生发疗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研究结果

1. 皮肤损伤引发炎症,诱导真皮白色脂肪组织(dWAT)脂解,并激活毛囊干细胞并促进毛发再生

研究团队首先利用局部涂抹7.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建立了温和的皮肤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图1A)。发现在损伤后2-3天内,皮肤出现典型的炎症反应(如红肿、表皮增厚、免疫细胞浸润)。关键的是,在炎症消退后(第10-11天),损伤区域出现了显著的毛发再生(图1B)。通过EdU标记评估细胞增殖发现,毛囊干细胞(eHFSCs)的增殖激活相对于表皮细胞的增殖存在明显的时间滞后(图1D),这表明eHFSCs的激活受到一个独特且间接的机制调控,而非直接由损伤本身触发。

图1 皮肤损伤诱导dWAT脂肪分解并激活eHFSC

在观察到毛囊干细胞激活的时间滞后现象后,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与毛囊毗邻的真皮白色脂肪组织。皮肤组织的转录组学分析发现,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在损伤晚期(3-5天)表达降低,这一结果通过qPCR进一步得到了验证(图1E)。通过组织学染色和定量分析,他们发现损伤后dWAT中的脂滴体积显著减小(图1F),脂肪分解关键标志物磷酸化Perilipin-1 (p-PLIN1) 水平急剧上升(图1G)。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一步证实dWAT中的甘油三酯含量下降,而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图1I-J)。重要的是,这一脂解过程是暂时性的,随着毛发再生完成,脂肪组织会恢复原状。

 

2. 真皮白色脂肪组织(dWAT)脂肪分解是毛发再生的必要条件

为确认脂解与毛发再生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团队使用了药理学和遗传学两种方法进行验证。使用ATGL脂解酶的特异性抑制剂atglistatin处理小鼠,可以完全阻断损伤诱导的dWAT脂解(图2A)和后续的毛发再生(图2B)。更重要的是,在脂肪细胞特异性敲除ATGL酶的小鼠中,同样观察到了脂解和毛发再生的抑制(图2C-D)。这一结果强有力地证明,脂肪细胞的脂解是连接皮肤损伤与毛发再生的关键枢纽

图2 dWAT脂肪分解是皮肤损伤诱导的eHFSC激活所必须的

 

3. 皮肤炎症是触发脂解的核心因素,该过程由巨噬细胞通过SAA3介导

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在内的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已被证实是有效的脂肪分解诱导剂,尽管皮肤中TNF-α和IL-1β在SDS处理后上升(图3A),但在Tnfα-KO和Il1r1-KO小鼠中,损伤仍能诱导背侧白色脂肪组织(dWAT)的脂肪分解和毛发再生(图3B-D),这表明炎症细胞因子之间可能存在功能冗余。然而,当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Fluocinonide广泛抑制炎症反应时,脂解和毛发再生被完全阻断(图3F-G)。

图3 炎症细胞因子在SDS诱导的脂肪分解中的作用

通过转录组分析SDS处理后使用或不使用Fluocinonide的皮肤组织,发现了以巨噬细胞为主导的固有免疫细胞特征显著富集(图4A-B);空间转录组学同样发现了巨噬细胞在皮肤中的浸润(图4C),特别的是,这些巨噬细胞高表达溶酶体标志物(Cd63, Lamp2)和M2型标志物(Cd163, Cd206)。Clodrosomes能够清除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且其在皮内的扩散能力有限,通过静脉注射或皮内注射能够对应实现全身(图4D)或局部(图4D)dWAT脂肪分解阻断,并抑制毛发再生;相较之下,仅清除中性粒细胞的抗Ly6G抗体(图4F)或在缺乏T/B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的Rag1−/−小鼠中(图4G),SDS诱导的脂肪分解和毛发再生仍然存在。表明,巨噬细胞对于dWAT脂肪分解和毛发再生至关重要

图4 巨噬细胞通过SAA3促进dWAT的脂肪分解

进一步筛选发现,脂肪细胞来源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3(Saa3)在损伤后dWAT中表达急剧上调(图4H),且主要富集在dWAT 中(图4I)。遗传学实验证实,SAA基因敲除会抑制脂解和毛发再生(图4J),而通过Clodrosomes清除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则能消除Saa3的诱导表达。

 

4. 毛囊干细胞高效吸收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增强线粒体功能优先激活干细胞

dWAT脂肪分解后释放的游离脂肪酸是否能被eHFSCs有效吸收和代谢呢?研究团队将接下来的重心转向了毛囊干细胞如何响应释放的脂肪酸。使用荧光长链脂肪酸类似物 Bodipy-FL C16 的体内外实验证实,eHFSCs能通过脂肪酸转运蛋白CD36高效吸收游离脂肪酸(图5A-C)。对dWAT的脂肪酸组成分析显示,其主要成分为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功能实验发现,在多种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如油酸C18:1)能最有效地提升eHFSCs的线粒体呼吸能力(图5D)和ATP产量(图5G),并增强其克隆形成能力(图5E),促进毛发再生(图5F)。而饱和脂肪酸效果不显著,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C18:2)甚至表现出细胞毒性。进一步研究发现,MUFAs的这种激活作用依赖于其被线粒体氧化利用(FAO),因为抑制脂肪酸转入线粒体的关键酶CPT1A(使用etomoxir或基因敲除)会阻断MUFAs的促再生效果(图5H-I)。

图5 脂肪酸通过脂肪酸氧化促进eHFSCs的激活

 

5. 单不饱和脂肪酸通过Pgc1-α增强线粒体生物合成,局部外用即可促进生发

最后,研究揭示了MUFAs激活干细胞的下游信号通路。转录组学分析表明,与饱和脂肪酸相比,MUFAs处理能显著上调eHFSCs中与氧化磷酸化(OXPHOS)、脂肪酸氧化(FAO)和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相关的基因表达(图6A-F);值得注意的是,在C18:1组中富集的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中,大多数是线粒体基因,表明C18:1通过增强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功能来促进氧化磷酸化(图6G-H)。超分辨显微镜显示,MUFAs处理的eHFSCs拥有更长、分支更多的线粒体网络(图6I-L),表明线粒体生物合成增强。同时,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半定量结果(图7A)也显示,C18:1处理后线粒体DNA拷贝数增加。

图6 单不饱和脂肪酸促进eHFSCs中的线粒体生物合成

这一切的核心调控因子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MUFAs能显著上调Pgc1-α的表达(图7B-C),而敲低或敲除Pgc1-α会显著削弱MUFAs引起的线粒体功能增强、ATP产量提升和毛发再生(图7D-F)。

图7 单不饱和脂肪酸通过Pgc1-α增强线粒体生物合成,促进eHFSCs激活

 

 

小结

该研究突破性地揭示了脂肪细胞在组织再生中扮演的全新角色:它不仅是能量储存库,更是一个高度活跃的“兼职生态位细胞”。研究阐明了由“皮肤损伤-免疫应答-脂肪脂解-干细胞激活”构成的完整再生轴,将短暂的组织炎症与长效的毛发再生巧妙地联系起来。

研究的核心创新在于发现了脂肪酸作为信号分子的全新功能。通常被视为能量物质的脂肪酸,在这里展现出其调控干细胞命运的强大能力。特别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它们通过激活毛囊干细胞中的核心代谢调控因子PGC1-α,重编程细胞代谢状态,增强线粒体功能,从而为干细胞活化提供动力。这打破了以往认为干细胞激活主要依赖葡萄糖代谢的传统认知,揭示了细胞在应激状态下利用替代营养源的代谢可塑性。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转化医学价值。局部外用单不饱和脂肪酸即可有效促进毛发生长,这为开发非侵入性、直接靶向干细胞代谢的生发疗法开辟了崭新途径。鉴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固有的皮肤渗透性和良好安全性,其临床应用前景令人期待。

此外,这种由损伤引发的“急性脂解-再生”模式可能是一个普遍原理。在骨髓、心脏等富含脂肪组织的器官中,可能存在类似的再生机制,这为理解多种组织的修复过程提供了新范式。当然,将从小鼠模型获得的结论应用于人类,尤其是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等复杂病症,仍需进一步验证。但该研究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们看到,唤醒头发再生潜力的钥匙,或许就隐藏在我们皮肤的脂肪层之中。

 

 

中科优品推荐

【中科新生命】以蛋白质组、修饰组、代谢及脂质组等质谱服务为核心,并延伸打造微生物、转录组、时空多组学服务,搭建完整的创新型多组学平台,为您的研究保驾护航!

 

 

 

 

关于中科新生命

 

 

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PTBIO)创立于 2004 年,由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孵化而来,是国内质谱多组学应用领域的开拓者。公司以 “AI + 质谱多组学” 双核驱动创新,构建智能化组学生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谱检测平台与 AI 大数据分析系统,聚焦科技服务、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消费三大领域,为全球科研机构、医院、药企提供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融合多组学技术与人工智能,围绕生物标志物发掘、药物靶点筛选及个性化诊疗等方向,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组学数据库与算法模型,推动转化医学进程,加速创新药物研发,成为推动生命科学数字化升级的核心引领者。